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對于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創新突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傳承創新發展中醫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對于堅持中西醫并重、打造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的中國特色衛生健康發展模式,發揮中醫藥原創優勢、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實現創新突破,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隨著中央層面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擘畫藍圖,中醫藥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個地方近年來支持中醫藥發展的新政頻出,中醫藥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黨和國家對中醫藥非常重視,政策支持力度也是歷史上最大的?!叭绾握嬲l展好中醫?關鍵在于提升臨床療效,這是所有中醫人不能忽視的問題?!?br />
在創新路徑上,毛以林建議,中醫藥的發揚離不開創新,對傳統中醫藥研究,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從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進行的深入研究闡析證候本質、中藥和方劑治療疾病作用機制非常有必要,但這些研究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簡單地以西醫學理論證明中醫藥治病機理,必然會導致中醫傳承的弱化,也會導致中醫西化,不利于中醫藥人才的培養。
對中醫藥的研究和發展,首先必須做好對中醫理論的繼承,只有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中醫藥現代研究才具有臨床生命力,才能真正弘揚和發展中醫。